神鳥展翅,逐夢藍天。6月27日,在喜迎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之際,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省委書記彭清華出席投運儀式,并宣布正式投運。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王志清,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分別致辭。省政協(xié)主席柯尊平、省委副書記鄧小剛、西部戰(zhàn)區(qū)副司令員喬相記、西部戰(zhàn)區(qū)副司令員兼西部戰(zhàn)區(qū)空軍司令員王強出席。
上午,彭清華、黃強、柯尊平等乘坐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抵達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察看了解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規(guī)劃建設等情況。彭清華指出,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布局,這一工程體量巨大,5年左右時間就完成預定建設任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ōu)勢。機場順利建成投入運營,標志著我省打造內陸開放戰(zhàn)略高地邁出了堅實一步,對于加快推動成渝地區(qū)雙城經(jīng)濟圈建設,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fā)展格局,厚植支撐國內大循環(huán)的經(jīng)濟腹地優(yōu)勢,提升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的門戶樞紐功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立足新的起點,要高水平運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創(chuàng)新“兩場一體”運營模式,著力構建運行順暢、組織高效的集疏運體系,加快建成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要充分發(fā)揮機場輻射帶動作用,大力發(fā)展臨空經(jīng)濟,高標準建設天府國際機場開放口岸、空港綜合保稅區(qū),為推動全省開放型經(jīng)濟高質量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
10時許,投運儀式在天府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出發(fā)大廳舉行。黃強在致辭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關心支持四川發(fā)展特別是民航事業(yè)發(fā)展的國家部委、軍隊方面和各界人士及建設者們表示感謝。他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事關四川長遠發(fā)展的百年大計,其建成投運使成都成為我國內地第3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將更好架起“覆蓋國內、通達全球”的空中絲綢之路,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啟航“十四五”,四川面臨成渝地區(qū)雙城經(jīng)濟圈建設等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我們將致力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努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建設內陸開放戰(zhàn)略高地,著力建強支撐國內大循環(huán)、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的經(jīng)濟腹地和開放門戶,發(fā)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jīng)濟;推動經(jīng)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大力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努力實現(xiàn)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四川新篇章。
王志清在致辭中代表交通運輸部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投運表示祝賀。他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成渝地區(qū)雙城經(jīng)濟圈樞紐集群的重要節(jié)點。這一重大工程建成投運,對于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wǎng)、提升我國民航國際競爭力意義重大。希望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進一步夯實安全基礎,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持續(xù)完善樞紐集疏運體系,大力發(fā)展臨空產(chǎn)業(yè)。交通運輸部將繼續(xù)在集疏運體系完善、產(chǎn)業(yè)有效融合、體制機制規(guī)制創(chuàng)新等方面持續(xù)發(fā)力,全力支持四川省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打造成綜合交通樞紐高質量發(fā)展的樣板。
董志毅在致辭中代表中國民航局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投入運營表示祝賀。他說,下一步,天府國際機場要始終堅守安全底線,高質量推進全生命周期資源節(jié)約集約,高標準推進機場生產(chǎn)要素全面互聯(lián)、數(shù)據(jù)共享、協(xié)同高效、智能運行。要統(tǒng)籌兩場時刻資源,優(yōu)化航線結構、拓展航線網(wǎng)絡,引領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要著力提升天府航空港對高端要素資源的匯聚力、承載力和引領力,提升港產(chǎn)城一體化新業(yè)態(tài),將天府國際機場打造成為成渝地區(qū)雙城經(jīng)濟圈建設的新引擎。
10時30分許,彭清華宣布: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投運。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羅文主持投運儀式。儀式上播放了專題片《天府之翼》,中建八局、中航集團、省機場集團負責同志發(fā)言,民航西南管理局向省機場集團頒發(fā)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使用許可證。
據(jù)了解,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三五”期間規(guī)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機場項目,本期建設“兩縱一橫”3條跑道、71萬平方米的航站樓以及相應配套設施,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0萬噸的需求。
省領導范銳平、王一宏、王寧、曹立軍、李剛,成都市領導王鳳朝,東航集團總經(jīng)理李養(yǎng)民,中航集團黨組副書記馮剛,國家有關部委、省直有關部門和部分中央在川單位負責同志,有關航空公司及參建單位、運營單位、干部群眾代表等參加投運儀式。
這些畫面 記錄首飛高光時刻
“3U8001,神鳥展翅,天府騰飛。您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投運的第一架航班,祝你們飛行順利。”6月27日11時24分,隨著民航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天府塔臺管制員楊明皓發(fā)出起飛指令,四川航空3U8001航班在天府機場西一跑道加速滑跑,一飛沖天!首架載客民航班機的騰空,標志著西部最大的國際樞紐機場正式開航投運。首飛日,天府機場共有8個航班起降,航點覆蓋北京雙機場、上海雙機場和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實現(xiàn)了與其他三個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城市的空中聯(lián)系。
6月27日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首飛日
準備
7:30
準備工作開始
11:10
首飛航班從停機位推出
出港
11:24
空管發(fā)出起飛指令
首飛航班川航3U8001騰空而起
11:40
國航“錦禮號”和東航“進博號”客機
同時起飛雙箭齊發(fā)
13:49
3U8001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降落
進港
14:13
首架航班CA1947降落天府機場
騰空而起3U8001讓“老”管制員都激動起來
7時30分許,楊明皓和同事來到天府塔臺,為保障天府機場首飛做最后的準備。航線準備、設備檢查、流程梳理……大家一絲不茍地執(zhí)行著每個環(huán)節(jié)。
坐在管制席位上的7名管制員,都是具有雙流機場塔臺工作經(jīng)驗和受過近230小時專項培訓的成熟管制員,對天府機場細則、地面運行方案、跑道運行模式、運行協(xié)議、運行手冊、低能見度運行程序等都已熟練掌握。開航前,西南空管局終端管制中心和天府塔臺聯(lián)合開展了6天共計12場次的聯(lián)合演練,制定了針對首飛的多項措施和方案。
空管1號塔臺上,管制員分列兩邊,各自緊盯著西跑道和東跑道的相關數(shù)據(jù)。9時,光線愈發(fā)強烈,藍色的窗幔被放下。“要遮光,避免光源反射,否則管制員看不清屏幕。”管制員潘軍成介紹,塔臺安裝了全國首套正式運行的塔臺管制自動化系統(tǒng)(集成塔臺系統(tǒng))。
距離計劃首飛時間越來越近,從1號塔臺俯瞰,可以清楚地看到,計劃當日起飛的飛機停靠在機坪上,旅客正在有序登機。
11時10分,川航A350客機從停機位緩緩推出,跟隨引導車一路滑行至跑道頭,得到管制員許可后進入西跑道。11時24分,一切就位后,管制員發(fā)出指令,客機滑行、加速、起飛,騰空而起,成功首飛!看著這一幕,已有10余年工作經(jīng)驗的潘軍成按捺不住:“現(xiàn)在感覺好激動!”
緊接著,國航和東航客機分別滑入西跑道和東跑道,11時40分,隨著管制員的指令,兩架班機同時起飛,雙箭齊發(fā)!
“機場建設,空域先行。”圍繞天府機場的空域規(guī)劃,西南空管局進行了長達10余年的工作。目前,成都進近管制區(qū)形成了“八進八出”的運行模式,進出成都進近區(qū)域的飛行全部實現(xiàn)分離運行,航空器上升下降更加安全、順暢。對天府機場的“兩縱一橫”的跑道構型,西南空管局經(jīng)過長時間研究和模擬論證,制定了適合此跑道構型的高效運行模式,原則上3條跑道同時運行,全天24小時開放。
拍照留念 拿到“天府第1班”紀念牌感覺很自豪
首航日,川航、國航、東航均派出了旗艦機型、骨干機組人員和乘務人員執(zhí)飛。
第一架從天府機場起飛的川航3U8001客機身上,繪有多只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它是川航第二架大熊貓彩繪A350飛機,很多網(wǎng)友都親切稱它為“熊二”,A350客機也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一款飛機。
搭乘川航首飛航班的旅客,每人都獲得一張寫有“天府第1班”的紅色紀念牌。候機的旅客紛紛拍照留念,記錄這難忘的首飛。“非常幸運!”旅客胡彬彬激動地說,“嘗鮮”天府機場首飛,作為四川人,很自豪!
執(zhí)飛首趟航班,責任重大。川航首飛機組由川航股份公司副總經(jīng)理施祖球和飛行部黨委書記劉彤帶隊,已成功飛行逾1.1萬小時的機長鐘華任責任機長。鐘華介紹,接到飛行任務后,飛行團隊對飛行的機場、天氣、地形、程序、應急保障等各方面做了充分準備,并與乘務組、安保組協(xié)同,“確保共同圓滿完成本次首飛任務”。
國航調派波音747寬體機和彩繪飛機“錦禮號”執(zhí)飛首航任務,并選派資深機長組成首飛機組,機組成員事先在天府機場的模擬視景上開展24個小時的模擬飛行,熟悉掌握飛行程序、機場周邊地理特點等。乘務組也精選了業(yè)務精湛的人員,執(zhí)行此次CA4195成都天府至北京首都航班的國航客艙服務部金鳳乘務組,2014年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東航選派了洲際寬體飛機波音777-300ER客機“進博號”等,以最強旗艦機型投入首飛日。首飛機組均由經(jīng)驗豐富、技術精湛、能力過硬的優(yōu)秀黨員飛行員擔綱,機組成員合計安全飛行時間接近8萬小時。
開航首日,從天府機場飛出去的各個航班,四川元素滿滿。川航“熊二”機身上有國寶大熊貓,國航“錦禮號”機身上則呈現(xiàn)了青城山、安順廊橋等成都地標,還有竹林、蓋碗茶等四川元素剪影,古風古韻與時尚魅力結合,向世人展示著四川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
穿越“水門” 152名乘客共同見證歷史時刻
有出港的航班,也有進港的航班。14時13分,歷經(jīng)近3小時飛行,國航CA1947航班降落在天府機場跑道上。這架來自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航班,搭載152名旅客,成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航后的第一批客人,受到了民航最高禮儀“過水門”洗禮。
飛機??糠€(wěn)當,當旅客們走出機艙門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快步上前。“歡迎您,您是我們國航抵達的第一位旅客,也是天府機場‘第一來客’,十分幸運!”隨之送上的,還有一份特別的禮物——一架精美的小型A320航模,一只俏皮可愛的大熊貓玩偶以及充滿四川元素的大熊貓徽章。
雙手接過禮物,乘客張洋既激動又驚喜,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天府機場的首位到港旅客。“我去上海出差,正好要返回成都,專門挑選了到新機場的航班,體驗一下。”張洋說,剛才“過水門”的時候,同機旅客在飛機上都高興地鼓掌。有幸作為這一歷史時刻的見證者,在驚喜意外之余,他也表達了自己的衷心祝福:“希望越來越多的國內國際航班在天府機場開通,讓四川與世界美好相融。”
在飛機前,很多乘客留戀不舍地掏出手機,合影留念。年輕的母親秦世婷給4歲半的兒子拍下了與天府機場首架進港航班飛機的合影。她說,為了乘坐這趟航班,她特意退掉了已經(jīng)買好的其他航班機票,“想感受一下天府機場到底有多大、有多漂亮。”
與乘客的感受有所不同,執(zhí)行此次飛行任務的國航機長吳曉剛,更多的感受是:自豪。這位已飛行了21年、總長達1.7萬小時的機長坦言,在執(zhí)飛過程中,感受到了天府機場應用的技術和設備設施之先進,指揮之合理,“體現(xiàn)出了國際一流的水準。”
他透露,為了執(zhí)行好首飛任務,航空公司對所有機組人員進行了層層選拔,最終配置了由3名機長和1名副駕駛組成的團隊小組。在正式執(zhí)行任務之前,經(jīng)過了模擬機訓練、制定應對各種突發(fā)狀況預案,“足足準備了兩個多月,以確保高質量完成此次首飛任務。”
歡迎、握手,拍照、打卡,飛機在停機坪短短停留的幾分鐘時間里,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懷揣著開心激動的心情,久久不愿離去。
智慧機場 一張人臉走遍機場
6月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神鳥展翅”,驚人的不僅僅是龐大的體型和超美的外觀。“一張人臉走遍機場”“一顆芯片行李跟蹤”“一個大腦智慧運營”……這個深度融合了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云計算及存儲、個人智能終端等多種先進技術的巨型建筑,給旅客帶來更貼心周到的人性化服務、更智能化的出行體驗。
智能
能見度、決斷高度等極苛刻條件下,仍能輔助飛機安全降落
許多人還記得去年9月23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西一跑道完工·助航燈亮燈儀式。長4000米、寬75米的跑道兩側,一字排開的6335套助航燈同時點亮。
這條飛行跑道是一條全球等級最高的4F級跑道,可起降全球最大機型——空客A380,并且在全國首次采用智能跑道系統(tǒng)技術。
四川華西安裝公司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飛行區(qū)助航燈光及供電工程1標段工程項目經(jīng)理唐化康解釋,西一跑道下的土基和道面預埋了不少傳感器,可對跑道的性狀進行實時采集、統(tǒng)一管理和分析預警。兩側的智能燈控猶如交通紅綠燈,飛行員可根據(jù)地面燈光來判斷是否滑行。相比傳統(tǒng)機場靠塔臺指揮,新跑道大大提高了飛行性能。
距跑道不遠處的2個空管塔臺是指揮整個飛行區(qū)域高效運轉的“智慧大腦”。
西南空管局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周志明介紹,空管塔臺內設置有三類儀表著陸盲降系統(tǒng),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在用等級最高的儀表著陸系統(tǒng),可引導飛機最低抵達跑道上空15米、距跑道頭200米。這意味著在能見度、決斷高度等極為苛刻的條件下,天府國際機場導航系統(tǒng)仍能輔助飛機安全降落。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還藏著看不見的、強大的“第三只眼”——雷達系統(tǒng):通過建風廓線雷達,加強對風切變的檢測和預警;通過建氣象雷達,提高空間分辨率和空間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對雷雨惡劣天氣的預警能力……以“智慧”為建設主題之一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其空管系統(tǒng)同樣國際一流。
便民
無需出示身份證、二維碼,通過人臉識別可完成出行全流程
走進機場大廳,數(shù)臺人臉識別自助值機筆直排開。“在進行一次性人臉注冊后,就能夠實現(xiàn)機場的全流程刷臉出行。”機場工作人員介紹,旅客無需出示身份證、二維碼,只需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完成購票、值機、托運、安檢、登機等出行全流程,大大縮短了排隊等候時間。
行李托運同樣智能。長達33公里的行李輸送設備可將每件托運行李傳送速度最高提高至7米/秒。辦理托運后的行李條中還藏有一個無線射頻識別芯片,可以實現(xiàn)全程自動識別行李,旅客也能實時了解行李運輸狀態(tài)。
“這套全球規(guī)模最大、最復雜、技術含量最高的行李處理系統(tǒng),能讓旅客在機場酒店、GTC(綜合交通換乘中心)換乘大廳辦理值機和托運手續(xù),卸下行囊輕松過檢候機。”民航成都物流技術有限公司天府機場項目經(jīng)理楊斌說。
智能元素還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機場里有四處轉悠的移動機器人解答乘客問題;每個衛(wèi)生間墻側面設置的電子顯示屏會實時顯示蹲位使用和維修情況,讓你快速找到位置,省去排隊時間。
快捷
9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安檢后最多步行650米可登機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設計總負責人、中建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邱小勇表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采用國內首創(chuàng)的“單元式,手拉手”模式,與同等規(guī)模的機場航站樓相比,旅客步行距離最短。經(jīng)測算,旅客通過安檢后最多步行5分鐘、650米就可登機。
步行少、耗時短,還體現(xiàn)在整個出入境、中轉和換乘環(huán)節(jié)。
6月5日,機場正式投運前最后一次、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綜合演練現(xiàn)場,1.8萬余人次模擬旅客仿照正式投運后的登機流程,完成了值機、行李托運、安檢、邊防檢查、登機、提取行李、中轉等全套流程演練。
演練中,幾名需要中轉的模擬旅客首先抵達T2航站樓,提取行李后,不出航站樓,就在一樓的中轉柜臺辦理完成下一航段的值機、乘機手續(xù)。刷臉通過安檢后,乘客來到T2候機廳,乘坐位于地下的APM捷運系統(tǒng),一分鐘后便抵達了T1航站樓。
“APM捷運系統(tǒng)是一個類似地鐵車廂的無人駕駛小車,快捷往返于兩座航站樓之間。”機場工作人員介紹。
為了讓旅客快捷抵離機場,T1和T2航站樓中間設置的GTC(綜合換乘中心)功能引入機場專線、出租車、網(wǎng)約車、地鐵、高鐵、長途大巴、團隊大巴、PRT(Personal Rapid Transit個人快速運輸系統(tǒng))、私家車等9種交通方式,相互無縫銜接。這個全球第二座、亞洲第一座配置PRT系統(tǒng)的機場,將為旅客帶來優(yōu)于傳統(tǒng)公共交通模式的體驗。
人文機場 “蜀風雅韻”天府之窗
20年前,深埋地下幾千年的太陽神鳥金箔重見天日,驚艷世人,被視為古蜀文明重要象征;
20年后,這只太陽神鳥“再次”展翅高飛——以其構型為設計理念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啟用,以濃郁巴蜀文化特色揭開“人文機場”面紗。
建設之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便尤其重視文化創(chuàng)意,將“蜀風雅韻”融入機場整體設計與建設中,從而使這一特殊門戶成為生動展現(xiàn)四川本土文化的“天府之窗”。
傾聽專業(yè)意見
呈現(xiàn)“同行天府道”
擁有空間、時間與流量優(yōu)勢的機場,成為公共文化空間的潛力巨大。圍繞機場打造文化宣傳地,其實在國際上并不罕見——如側重展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韓國仁川機場、聚焦美食文化體驗的日本東京羽田機場、以藝術空間營造聞名的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都是典范。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如何更好地呈現(xiàn)四川特色文化?面對這道“命題作文”,建設者們在對國內外機場文化建設展開大量調研后,最終確定了“同行天府道”的機場文化建設總體定位。在整體融入“蜀風雅韻”的基礎上,機場T1航站樓、T2航站樓、綜合交通換乘中心(GTC)和空港大道則分別展現(xiàn)“自然之道”“人文之道”“生活之道”“錦繡之道”四大文化主題。
籌備過程中,機場建設指揮部積極梳理、研究各功能空間與旅客動線,并十分重視來自文化領域的專業(yè)聲音。在征求廣大專家學者意見建議后,大家認為,機場的文化藝術建設在內容上應充分彰顯四川地域特色,在表現(xiàn)方式上則應融合文化、藝術和現(xiàn)代科技,做到“滿足現(xiàn)代人欣賞體驗需求”。為達成這一目標,機場建設指揮部主動引入相關專業(yè)機構和社會資源;同時,建立藝術咨詢論證機制,邀請文化學者、藝術家、評論家和建筑設計師組成專家委員會,全過程同步提供咨詢建議并助力相關內容質量“把關”。
搭建完整體系
多形式展現(xiàn)特色文化
在“蜀風雅韻”的總基調下,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人文范十足:航站樓前景觀綠地,大熊貓雕塑“團團”展示著川劇變臉藝術;航站樓內,值機大廳、旅客候機區(qū)、VIP通道等,也分布著各種公共藝術作品;成都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7家川內文博場館也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合作,打造出精彩紛呈的航站樓文博空間……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規(guī)劃設計部工程師王冠懿說,之前大多數(shù)機場凸顯文化內涵的形式主要是單純聚焦某個點位或層面,但面對幾十萬平方米空間體量,傳統(tǒng)上那種建設只有幾十平方米、最多上百平方米文化展示區(qū)的模式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機場搭建起了多維度、全方位的機場文化體系,通過多種形式生動呈現(xiàn)四川特色地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亮點建筑與重要文化載體,天府機場T1、T2航站樓內共有12座庭院,被譽為“天府十二景”。其中,包括分別以“草堂”“雅舍”“逸居”“味府”“樂園”“竹韻”為主題的6座參與性庭院,以“春”“夏”“秋”“冬”為主題的4座觀賞性庭院,及以“錦繡蜀山”“青城幽徑”為主題的兩座核心庭院。
而在GTC,圍繞“生活之道”,特色餐飲、面點輕食、地方小吃等四川美食小店星羅棋布,香飄四溢、活色生香,為旅客呈現(xiàn)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天府生活畫卷。
此外,航站區(qū)綠地、空港大道景觀、蓮花湖水庫機場公園等區(qū)域,則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錦繡之道”的表達——在更廣闊的130公頃空間里,各景區(qū)間或連綿蜿蜒、或迂回跌宕、或悠游開闊,處處美景、魅力四溢。
建設之快 “超級工程”超級速度
以2011年正式啟動選址為起點,至2021年6月正式投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走過10年建設路。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三五”期間規(guī)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十四五”開局之年投用的最大民用機場,工程建設投資700多億元,如果加上場外交通、配套工程等,總投資上千億元。十年磨一劍,建這樣一座“超級工程”,個中艱辛,不言而喻。
偉大時代造就偉大工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歷程,有哪些曲折故事?有什么科技結晶?記者采訪幕后故事。
近和遠的抉擇
空間距離更遠,但容量更大
2011年,四川正式啟動成都新機場選址工作。但事實上,在更早的時候就開始謀劃新機場建設了。四川省機場集團公司副總經(jīng)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總工程師伍丁參與了新機場的謀劃、選址和建設。“早在雙流機場第二跑道規(guī)劃建設的時候,就有專家提出,再建一座新機場。”
2004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年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此后,成都的航空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與迅猛的發(fā)展相反,雙流機場距中心城區(qū)不到20公里,受到城市發(fā)展和空域限制的嚴重制約。2006年左右,在規(guī)劃建設雙流機場第二跑道時,有專家拋出“建新機場”的建議。
不過當時,需求迫切,建設一條新跑道更能解燃眉之急。2009年,雙流機場第二跑道建成投用,當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當論證雙流機場第三跑道的規(guī)劃建設時,四川下定決心:再建一座新機場,徹底解開“緊箍咒”。
現(xiàn)在回頭來看,這一決定具有前瞻性。2009年以后,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每三年新增1000萬人次”。2020年,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躍居全國第二。
但與此同時,雙流機場的小時航班量低于周邊省會城市,這帶來航班正點率下降、新增時刻難求等問題,航空公司不得不采用寬體機飛成都,以增加單個航班的旅客量。
隨著天府機場的投運,成都這一問題將迎刃而解。相較雙流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離中心城區(qū)較遠,但擁有更寬的空域,更大的容量。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本期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的需求,與雙流機場“兩場一體”運營,預計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億人次。
大和小的考量
“一”裂變?yōu)?ldquo;二”,讓乘機體驗更佳
2015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項目獲得國家批復立項后,四川省機場集團隨即面向全球征集航站樓方案。當中標方案公布時,公眾發(fā)現(xiàn),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全國先河,一次性建設兩座航站樓。
這不是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而是省機場集團作為業(yè)主單位提出的。伍丁解釋,當時,國內機場航站樓都是單體建筑,客流量越多、航站樓越修越大,隨之帶來旅客步行距離越來越遠、取行李等候時間越來越長等問題。其時,天府機場正準備“上馬”,四川決定突破創(chuàng)新,大膽地進行探索。
依托跑道構型的特點,結合實踐經(jīng)驗,兩座航站樓“手拉手”,再將綜合交通換乘中心放在航站樓之間,這樣乘客無論以哪種交通方式抵達,都能很快地進入航站樓;指廊型的航站樓,拉長了空側岸線,讓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近機位(靠近廊橋)數(shù)達到97個,在同體量機場中位居前茅……這一切帶來的直接好處是,乘客可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得到舒適、便捷、輕松的體驗。
還有一個細節(jié)值得注意。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場址較初期規(guī)劃有點小偏移——往西挪了幾公里,更靠近成都中心城區(qū)。如果以一把直尺來測量,雙流機場外側跑道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最靠西的跑道,正好間隔50公里,這也是在滿足獨立運行的空域條件下,兩座樞紐機場間能達到的最短距離。
難和快的互搏
既要克難,也要建精品
2016年12月,在開工儀式舉行半年后,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地基處理及土石方工程中標單位進場。此后,不到5年時間,一座占地22平方公里、建有3條跑道、71萬平方米航站樓及諸多配套設施的全新樞紐機場拔地而起。“這樣的速度,在同體量的機場建設中是比較快的。”伍丁說。
但機場建設并非一帆風順,幾年來,丘陵場區(qū)的復雜地質難題、軌道交通影響、2018年強降雨惡劣天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難題接踵而至,它們猶如反向力,拖拽著往前奔的建設進度。既要克難,又要建“精品工程、樣板工程”,一場互搏戰(zhàn)悄然進行。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場址位于淺丘地帶,本期建設,為了平整出20多平方公里的場地,建設者將300多座山頭削平,并用土石方填平?jīng)_溝。但是現(xiàn)場地質條件太復雜,填平之處一直有微沉降,這對技術要求高的飛行區(qū)來說,是致命硬傷。怎么辦?
針對復雜的地質條件,在開工前一年半,建設工程指揮部就組織開展了試驗段研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大量的技術、工藝試驗,不斷優(yōu)化調整設計方案,嚴密控制現(xiàn)場質量。1400余萬平方米的飛行區(qū),從開建初持續(xù)到竣工,記不清做了多少試驗。
航站區(qū)建設初期,遇到“硬”的難題。T1航站樓下是堅硬的巖層,最硬的地方硬度堪比C60混凝土的強度,在這里挖基層,相當于要把C60混凝土從地里給“摳”出來。為了確保進度,建設單位把成都市場的360旋挖機全部租下,人停機不停,24小時作業(yè),如期完成建設。
2018年,航站區(qū)土建工程正處于關鍵時刻,卻遭遇長達3個月的連續(xù)強降雨,基礎施工受到嚴重影響。那段時間,只要具備施工條件,施工單位就見縫插針、增加人力物力等投入,以時間換空間,“搶”回進度。
精與優(yōu)的并進
2萬人的施工場地怎么管
19項全國或業(yè)內領先!今年6月上旬,在投運前的最后一“關”考驗——民航專業(yè)工程行業(yè)總驗和使用許可審查終審時,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呈現(xiàn)出的創(chuàng)新實踐,受到民航管理部門、專家們的高度認可,一次性通過總體驗收。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從規(guī)劃建設初期,就提出打造‘平安、綠色、智慧、人文’四型機場。”伍丁說,為提高機場安全水平、運行效率、服務品質和建設管理能力,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展了大量創(chuàng)新及實踐。
初期平整場地,要將300多座山頭削平,方圓22平方公里成了一個大工地,建設高峰期,每天有2萬多人現(xiàn)場施工、超2萬臺次車輛進出現(xiàn)場。建設指揮部開發(fā)了數(shù)字化管理系統(tǒng),應用北斗衛(wèi)星定位,實現(xiàn)對22平方公里建設現(xiàn)場的可視化管理,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機場工程數(shù)據(jù)化施工現(xiàn)場。
航站區(qū)建設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程,僅就結構來說,地面層、地下層有銜接和交錯,每一層的空間高低都不同,還要綜合統(tǒng)籌土建、安裝、裝飾等環(huán)節(jié)。“如果用傳統(tǒng)的二維圖紙,效率將非常低。”建設指揮部大膽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到航站區(qū)建設的全程,在電腦上先建模,管線是否有碰撞、層高是否合理一目了然,把痛點在設計階段就“消化”了,后期施工效率大為提高。
T1、T2航站樓候機大廳的羽毛形狀吊頂,為異形的雙曲面,6萬平方米吊頂,每一塊尺寸都不同。應用BIM技術,每塊吊頂都有了量身定做的尺寸,交由廠家生產(chǎn),大量減少了后續(xù)修改。(選送單位: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